在科技与梦想交织的时代,“低空+旅游”悄然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正在吸引着诸多政府机构、设备厂商、运营机构的焦点和目光。然而“LEPA低空领跑者联盟”调研发现,许多人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解仍停留在空中观光的层面上,这无疑是对“低空+旅游”的简单理解,可能导致项目设计和布局上的误区。早在2014年,国家层面就曾出台政策,依托通用航空产业,鼓励探索“低空飞行旅游”。一些企业尤其是通航企业先后入局,游客可以通过乘坐直升飞机、固定翼飞机、动力三角翼、热气球等传统的低空飞行器,从空中俯瞰景区风景,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以海南为例,2023年海南低空旅游产品比2022年同期订单量提升了超过104%,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00%,且客单价超过800元。三亚海棠湾、凤凰岛等直升机基地以及博鳌、陵水等滑翔伞基地的低空旅游产品备受追捧。尽管低空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在技术、安全、监管等方面要求较严,以及在基础设施、消费观念、资金投入等多种难点的制约下,实际运营的低空旅游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低空旅游产业链条上也没有形成龙头企业,甚至很多企业因为项目单一(例如只有低空气球或直升机观光等)而面临着盈利难题,市场整体仍处在前期培育阶段。
受制于传统的低空飞行旅游影响,其实“低空+旅游”远不止于空中观光,它是一种融合了自然探索、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以及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旅游模式。例如,低空飞行可以是探索历史文化的有力工具、是生动的科普教育平台,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与转型。如果单纯从商业项目看,我们认为“以空中游览为卖点所带动的所有旅游项目都是低空旅游”。一是低空旅游基地。低空旅游将通航和娱乐有机结合,模式多样,类型众多,能够为游客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刺激,大大丰富了旅游体验。例如,每年到衡水航空飞行营地进行游览消费的游客中,只有1/20-1/10的人真正体验低空飞行,大部分人是因为这里环境和体验过来游览和消费。其旅游项目包括了飞行执照培训、低空旅游观光、科普研学旅游、婚礼及摄影、航空模拟器体验、航空主题展览等多个项目。二是特色文旅场景。目前无人机搭载特定设备,在空中进行文化展示和表演已经非常成熟,如灯光秀、烟雾秀等,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例如,无锡拈花湾小镇的《禅行》夜游项目,通过无人机与其他高科技手段如建筑美学、微观光艺、高流明激光投影和互动演艺装置相结合,将难以捕捉的禅意文化具象表达,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欢喜自在的意境。
eVTOL作为新一代的空中交通工具,以其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的特点,成为了低空旅游的理想选择。eVTOL的入局,也不仅仅是空中观光,它使得低空旅游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拓展。从空中观光,到婚礼庆典,再到赛事直播,eVTOL的特性优势,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根据国投证券研究报告:eVTOL可以降低使用成本至原来的二分之一,有望打开低空旅游市场空间。根据中国景区网,目前我国共有245个广袤自然景观的风景名胜区,保守估计每个景区eVTOL数量为10个,则国内仅低空旅游场景对eVTOL的需求量为2450架。假设单个eVTOL的年起降次数为2000次,每个飞行器乘客为2人,单人单次票价为525元,则我国低空旅游运营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约50亿元。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已经正式对亿航智能及其合作运营公司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经营许可和运行申请进行合格审定,并在审查流程、审查科目、审查框架等方面与申请人达成共识,意味着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全球首个载人eVTOL运营标准体系即将诞生,并将为亿航智能EH216-S的商业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