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因实施事项和招标公告等问题,招标单位平阴县发改局与中标单位金宇通航协商一致,中止平阴县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招标。
从11月4日,平阴县发改局发布《平阴县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招标公告》,到11月26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发布了《平阴县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中标公告》,再到12月13日无奈中止招标,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因出让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作为山东低空经济“第一个吃螃蟹”的平阴县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当地政府敢于“吃螃蟹”,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赞扬,但是“朝令夕改”的背后,一方面体现出低空经济的热度之高,另一方面也给地方政府仓促上马项目,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复杂性欠缺全方位考量,敲响了警钟。2024年被业内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低空经济热度持续高涨。从中央到地方,关于低空经济相关的政策文件等密集出台,国家整体布局,各地争相打造“低空之城”,推动低空经济“起飞”。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直接点名低空经济,但是提及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其重点应该包含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作为新兴产业赛道,低空经济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据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为33.8%。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这是一块大蛋糕。热潮之下,也有一些声音提示低空经济发展要安全稳妥推进。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低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安全、产品行业标准、准飞准入规则规制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规则规制在哪里?应用场景在哪里?产业发展路径在哪里?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突出代表,没有规则,“一哄而上”“局部过热”,就容易产生天上乱飞等问题。
比如,平阴此次运营权的转让中,地方政府就面临在低空经济中自行拥有的权限范围有哪些,哪些内容可以纳入转让协议。这一过程中,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后续合作的法律风险。简而言之,目前地方政府将空域资源特许经营出让是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低空经济空域改革在由点及面推进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全国性的统筹和区域协同。平阴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湖南衡阳市也曾叫停了价值18亿元的“衡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和智慧城市特许经营权”项目。这些案例一方面反映出,新兴产业在涉及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如空域资源)的转让时,必须谨慎行事。另一方面,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低空经济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持续创造应用场景。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低空经济市场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一个培育阶段。从人们的直接感受上看,许多低空领域的应用,更多还是在“表演阶段”,尝尝鲜可以,形成消费习惯尚需时日。
不客气的说,就平阴县而言,即使本次“卖天”成功,其未来低空经济发展的发力点具体在哪里,市场到底有多大?这需要一个长远而又完备的规划,并提前向公众舆论予以公开,以免被简单粗暴的认为政府“卖天”,造成被动。毕竟社会对新兴事物的接受有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一些地方对新兴产业吹响的“冲锋号”固然可以发出强音,但市场化需求是绕不开的关键因素。更要警醒和慎重的是,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的基本要素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就把重要战略资源简单对外发售,极可能导致对市场原则的伤害,反而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